湖南新化紫鹊界,那一眼诗意梯田的曼妙
春日里,我们一行从湖南娄底市新化县出发,开车驶向水车镇,向心目中的“梯田王国”兴冲冲疾驰而去。
进入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车窗外漫山遍野的梯田便逐渐映入眼帘。正是耕种前,梯田里注满了水,光滑如镜。时有农人扶犁赶牛的身影,慢慢悠悠的,自在悠闲,仿佛时光的脚步在这里格外缓慢——造化向我们徐徐开启了一幅充满诗意的浩大画卷。
惊叹之余,我们生怕错过任何一处景色,不得不随时停下车来,变换着不同的角度欣赏着,却怎么看也看不够。在停车场,很多汽车载来的都是来紫鹊界秦人梯田观光的各地游客,他们不远千里万里,正是为了一睹诗意梯田的曼妙美景。
紫鹊界秦人梯田起源于秦、汉,发展于宋、明两代。苗、瑶两族是紫鹊界秦人梯田这个人间奇迹的创始者,也是多民族数十代先民共同创造的稻作文化遗存。宋代汉官章在《开梅山》一诗中写道:“人家迤逦见板屋,火耕硗确多畬田”,这是对当时新化苗、瑶等民族开发山地梯田的真实写照。没曾想,紫鹊界先民赖以维持生计而开挖出来的梯田,却给后人带来了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它集云南哈尼梯田的宏伟、广西龙胜梯田的秀美、菲律宾梯田的飘逸于一身,坡度陡峻、线条流畅、形态优雅,享有“梯田王国”的美誉。
诚然,紫鹊界秦人梯田的形成与发展尽在于水。这里森林茂盛,植被丰富,土壤吸水和储水性能极好。山民只需在田边地角,随意挖一个缺口,就能见到清冽冽的泉水。每到天旱时节,地下水就会自动从岩石裂缝中渗透出来,均匀地浇灌农田和农作物,汩汩不断。即便是某个地方没有基岩裂隙无泉水冒出,也只需沿着梯田的内侧,取田里的泥巴堵成一条通道,水便会乖乖地顺着那条通道,顺着那弯弯曲曲的一道道山梁,流到需要灌溉的每一块地方。
在紫鹊界山上,水是最活跃的因子,流出了满山的诗情。插秧时节,紫鹊界数千块梯田里,春水融融,水气袅袅,给人一种水乡的感觉,而后,桃花水远去,禾苗茂密的长势覆盖了梯田里倒映白云的波光,任旱季再长,这里也看不到一丝焦枯的迹象,因为紫鹊界早已储备了足够的甘霖。
只要有山泉,山民们便在那里修建起一座座紫鹊界特具风韵的干栏式板屋,用竹管或是塑料管把泉水引到屋里,不花一分钱便用上了真正的“自来水”。各式各样的板屋,随意装点在层层叠叠的田园阡陌之间,不时升起缕缕炊烟,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而天籁间的风声、水声、鸡鸣狗吠声则汇成一曲曲美妙的田园交响曲,此情此景,不禁令人陶然。
掌灯时分。星星点点的灯光,将把紫鹊界之夜装扮得越发美丽。湿润的空气给梯田笼罩一层薄薄的轻纱,与天空融为一体,那星星点点的灯光与天上的繁星一同闪烁。那天晚上,吃着香辣的紫鹊界农家菜,喝着主人家自酿的水酒,看着主人亲切的笑容,我的心都醉了。
吃过晚饭,我和主人家的小男孩,借着一把手电筒的光亮,再次爬上梯田。晚风阵阵,空气里融进了春日植物花草散发的特有清香。远处对面大山的山腰上,几处稀稀落落的板屋,早已淹没在暮色中,唯有屋里透出的灯光。点点橘红,在黯然缥缈的山间若隐若现。天地万物是如此安宁,它们似乎在倾听着这山间田间川流不息的水声,也似乎在静静地等待着什么。
赏过夜色中的梯田,回去入眠。枕着窗外潺潺的水溪声,我进入了梦乡。在梦中,我变成了紫鹊界山上的一湾山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