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息查询 |
 |
|
 |
推荐会议酒店 |
 |
|
 |
推荐会议线路 |
 |
|
 |
会议新闻 |
 |
|
 |
上海会议服务 |
 |
|
 |
旅游工具 |
 |
|
 |
客服中心 |
 |
|
手机:13762725599
QQ :574735813
旺旺: 人可888
MSN:hnmeet@hotmail.com
E-MAIL:574735813@qq.com |
|
“2025上海西九文化周”首场重头戏,“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展览登陆上海 |
来源:上海会议网-上海会议策划|上海会议场地|上海会议接待|上海年会策划-上海会议会展服务公司 |
编辑者:上海会议网 |
浏览:1 次 |
发布:2025-05-12 09:38:22 |
“2025上海西九文化周”首场重头戏,“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展览登陆上海 用展览搭建沪港双城更深层文化对话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李君娜 日期:2025-05-12 本报记者 李君娜 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在上海宣布启动“2025上海西九文化周”后不久,香港M+博物馆馆长华安雅如约而至。 作为“2025上海西九文化周”的首场重头戏,由M+带来的“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展览登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谈及展览,华安雅眼中泛起热忱光芒。400余件展品跨越百年时空,将建筑大师的东方血脉与全球视野编织成流动的视觉史诗。 “贝聿铭先生用建筑连接东西方,而我们则用展览搭建更深层的文化对话。”华安雅说,“这不仅是建筑展,更是沪港双城共同的文化基因解码。” 窗外,新天地的梧桐树影婆娑;窗内,华安雅以“热忱、说服力与耐心”编织着沪港双城的艺术脉络。 记者:M+在上海西九文化周期间会展示哪些项目?这些项目将如何凸显上海和香港的互补文化和特色? 华安雅:M+至今已接待了超过850万访客人次。我们的藏品已颇具规模,有9000多件藏品和6.5万份档案藏品。这些藏品以香港的视角为根基,具有全球视野,赋予了我们独特的声音。 上海西九文化周将展示香港正在通过像M+这样的各类机构积累重要的文化资本。我们带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展览“贝聿铭:人生如建筑”,这个展览经过7年的筹备才完成。这是首个贝聿铭的全面回顾展,在香港展出时,观众反响非常积极,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很高兴能把它带到这里,因为贝聿铭的成长岁月有一部分是在上海度过的。这座城市对贝聿铭的思想形成和成熟有着重要影响。 记者:在您看来,上海和香港如何通过资源共享和创新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华安雅:我觉得我们就像姐妹城市。定期合作,一起举办展览、策划项目、进行表演,我认为这很棒。我很期待未来有更多这样的合作。 记者:M+如何探索虚拟现实(VR)和扩增现实(AR)等数字展示技术应用?这些技术如何提升全球观众的参与度? 华安雅:在21世纪,数字化是我们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且越来越重要。它既是我们进行沟通的工具,也是我们作为21世纪的博物馆回应艺术家创作方式的途径。 数字化的应用范围几乎是无限的。举几个具体的例子:我们博物馆大楼里有一块很棒的M+幕墙,我们委约艺术家创作作品于LED幕墙上播放。每天18点到22点,大众可以在香港岛欣赏到这块幕墙上的作品,也可以在线观看。在香港这样一个满是流动影像幕墙的城市里,我们觉得有一块专门展示创意艺术作品的幕墙非常重要。目前在这块幕墙上展示的作品《戏夜寻谜》(2025)来自新加坡艺术家何子彦。他选取了一些经典香港电影的片段,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处理。我们也在探索将人工智能作为艺术创作工具。 记者:M+的“Z世代”会员增长数据如何?您认为吸引年轻人的关键是什么? 华安雅:我们的观众非常年轻,84%的观众年龄在18岁到44岁之间。在过去四年里,我们的公众活动是最成功的项目之一。我们努力与所有学校建立联系,现在香港约50%的中学都会组织学生来博物馆参观。 我认为吸引年轻人的参与对于一家致力于反映我们生活和文化的世界级机构至关重要。作为一家展示21世纪当代文化内容的博物馆,展览内容反映我们的生活和文化世界,这更容易吸引年轻观众产生共鸣。我们的观众还会不断回访,香港观众每年回访次数高达4次。 记者:近年来,中国博物馆加速“走出去”战略,M+有海外巡展计划吗?如何在国际上讲述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的故事? 华安雅:我们已经在进行由M+策划的海外巡展,这些展览是香港城市故事和我们文化机构知识成果的一部分。“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展览之后还会移师多哈卡塔尔国家博物馆、阿尔里瓦克展览馆。 |
|
咨询QQ:574735813
 |
上海热门景点 |
 |
|
 |
上海会议场地 |
 |
|
 |
上海会议礼品 |
 |
|
|